■榴槤外銷有助解決本地榴槤產量過剩身價暴跌問題。 |
■只有新樹駁種榴槤適合提早收割外銷,味道不會濃烈得令外國人誤會發臭了. |
■本地榴槤落得街邊促銷,果農盼外銷海外有新出路。 |
■本地榴槤熟透味道一流,目前有新技術可助延長保鮮至1年。 |
■甘榜榴槤都是自然成熟掉落,鮮味難以持久,不適合外銷。 |
果農希望大馬榴槤能在國際市場上有突破,好讓他們重捨信心,從新出擊。
本地果農通過農業部落力推廣農產品後,榴槤於80年代末期廣受老饕歡迎,並在90年代初打出名堂,推崇為本地果王。
由於果農熱烈培植,榴槤產量因此過盛,身價暴跌,果王也落得街邊大拋售的下場,許多果農紛紛轉型發展或改行。
農業部長丹斯里慕尤汀近期接二連三宣佈有利重振榴槤業的消息,除了已向澳洲出口榴槤,下個目標是走出亞洲市場。聯邦農業銷售局(FAMA)的官員將陸續到中國、韓國、日本、美國及歐洲等國家,與當地農業檢疫與管制部商討大馬水果出口貿易的事宜。
馬泰榴槤拗手瓜
慕尤汀早前促請榴槤種植人不要砍掉榴槤樹,並承諾將通過農業研究局尋找銷售榴槤到海外的方法,同時彌補外國人稱讚大馬榴槤比泰國榴槤好,卻買不到大馬榴槤的遺憾。這也意味著大馬將與泰國在亞洲市場上競爭。
大馬榴槤品質因環境氣候的不同而得天獨厚,所以果農不擔心大馬榴槤在國際市場的潛能,反而質疑農業部開發海外市場的事前功夫做得夠不夠。
儘管如此,他們大致上還是認為,榴槤大量外銷對大馬是無往不利,一來可助增加外匯,二來果農可積極整頓荒置的果園,並助長經濟發展,更重要的是,對農業發展有很大幫助。
只需接受最低檢驗
運澳農品不必殺菌
根據大馬和澳洲政府去年8月13日簽署的雙邊花木檢疫技術合作協議,符合澳洲進口標準的9家包裝中心及36家農場產品,運抵澳洲時只需接受最低的檢驗,同時不必進行殺菌。
這些受惠農場來自金馬崙、打巴、柔佛的新邦令金與哥打丁宜。
今年6月起,大馬水果及特定農產品如黃梨、榴槤、芒果與木瓜,鮮花如胡姬、菊花等,因符合澳洲檢疫等標準,允准出口至澳洲市場。大馬榴槤是惟一允許進口至澳洲的榴槤。
新港小園主公會主席余天福
只要農業部小心策劃,事先檢討榴槤出口條件,榴槤外銷將是有利無弊,也讓西方人不再掩著鼻子學吃大馬果王。
但標準出口價至少須每公斤4令吉以上,否則外銷榴槤無利可圖。目前只有新樹能收割果實,老樹大又高,所以收割不到,恐怕會影響久銷需求量。
大馬宜先以熟榴槤試銷,設法迎頭趕上早已打入國際榴槤市場的泰國。
榴槤小園主李寶隆
榴槤外銷將為垂死掙扎的本地榴槤業帶來生機,走下坡的果王市場自然偏高,可是榴槤並非蘋果或鮮橙,品質保證一致,榴槤往往會半生熟或內部生蟲,即使名堂果王也如此。
外國入口商曾因發現一粒壞榴槤而退回整批貨,令大馬果農損失慘重。這方面可從大馬果后山竹外銷日本和台灣的經驗略知一二。
湖內農業中心官員傅國成
榴槤成功外銷的確是果農的強心針,畢竟本地的榴槤銷路已不理想。果王有機會恢復昔日風光,果農也會重整果園提高生產。
目前有新技術幫助榴槤出口,果農果販更該善用新的包裝用具,密封榴槤外銷國外賺取外匯。
水果批發商陳耀宗
農業部要外銷大馬榴槤的成功要素:先改善多數航空公司不提供運輸榴槤服務問題、甘榜榴槤(老樹)只宜本地賣,外銷會肉質會因早割帶酸、批准果販僱用水果品管經驗豐富的泰國工人,確保出口貨品質優良。
出口榴槤一定要品質優良,否則大馬果王聲譽將受損。泰國人對水果品管經驗最豐富,可減低中止交易的危機。
適合出口的部份榴槤品種
名堂 | 品質 | 優點 |
---|---|---|
D2 | 乾包紅肉 | 皮厚不易裂開、鮮度持久超過兩天 |
D99 | 乾包米黃肉 | 成熟期收割味道持久不遜 |
Ganja | 紅肉 | 適合提早收割 |
Changi | 黃肉乾包 | 宜早收割的泰國種 |
文通 | 黃肉乾包 | 一般新樹都是提前收割 |
葫蘆 | 乾包黃肉 | 可提前收割的種類 |